澎湃龙江
引领数字生活| 共创澎湃未来
直播带货还能火多久?
发布时间:2021-07-21 浏览量:271

自从电商直播带货火了之后,越来越多的商家涌入直播行业,除了头部带货博主李佳琪和薇娅之外,也不乏许多明星的入驻。

但是和想象中的不同,明星虽然可以凭借自身原有的流量为自己谋求更多的利益,但是无论是各个明星带货卖假货“翻车”,还是大牌明星带货能力差的问题都浮现了出来。

由于卖直播卖假酒一事,著名演员“嘎子”和潘长江的“潘嘎之交”也成了网络热梗,甚至在B站上掀起了一波二创之风。


微信图片_20210721131446.png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明星效应“在电商直播带货行业中仿佛并不奏效,甚至还产生了反效果。

就在几天前,老戏骨张晨光也因为直播带货一事而登上热搜,只因在直播中有一部分网友对其进行辱骂,称他不好好拍戏却跑来这里卖货,甚至造谣卖假货。导致张晨光更是泪洒直播间,向观众们道歉。


微信图片_20210721131534.png


关于明星直播带货一事,也并非一日之秋,甚至有不少明星已签约专业的MCN机构。但伴随着明星直播带货的一些乱象的出现,观众对于明星带货一事似乎也有了芥蒂。

一、明星直播带货频翻车

对于品牌方来讲,一些明星本身自带的流量会帮助产生“明星效应”,吸引粉丝进入直播间,增加曝光度,因此更受青睐。但是明星直播的佣金分成却高的离谱。

比如直播的坑位费,大明星会要求几十万的价格,就连十八线的艺人也会开价五万左右。但是高坑位费的背后,现实却狠狠的打了品牌方的脸。最终的结果往往是销售额和坑位费相差甚远。

比如一家酒品牌曾花费1.5万元的坑位费请小沈阳直播带货,但最后却只卖了20单。不带货的原因除了“明星效应”不奏效之外,当前的直播带货面临的商品质量差问题更是关键。

今年根据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和河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统计,在关于直播带货方面的消费者投诉数量中,有29.52%的消费者对网红明星带货的商品印象更多的是“质次价高、体验极差”。


微信图片_20210721131657.png


除了卖假货时间频出之外,明星的专业能力也是难以和专业的主播媲美。除了此次张晨光在直播间哭诉之外,张庭和郑爽在带货时的情绪崩溃也曾被网友关注。

就在一个多月前泪洒直播间的张庭,哭诉自己生活的不容易。究其原因,只是因为她直播当天正是袁隆平去世的日子,被网友怒怼。


微信图片_20210721131740.png


而面对这样的哭诉,网友们却并不接受,“年收入过亿的人天天哭自己不容易真的好吗?”

除了张庭外,明星带货现场情绪崩溃的事情也并非她一人所为,前车之鉴便有郑爽“首当其中”。


微信图片_20210721131841.png


在类似的事件频发之后,观众对于明星直播带货的态度也慢慢有了改变。

在清博热点中搜索“明星直播带货”,可以发现大量的负面报道消息。由此可见明星直播带货行业已出现壁垒。


微信图片_20210721132004.png

关于明星直播带货“翻车”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明星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对于直播带货的形式不够了解,缺乏一定的现场管控能力;另一方面还是由于他们难以“放下身段”,真正找好自己的定位,以及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因此如何破局,恐怕还需要看明星们对直播带货这一行业的态度如何,只是拿来赚快钱的工具?还是愿意“深耕”下去。

二、直播带货行业之困境

而对于直播带货整个行业来讲,不仅仅是明星带货产生困境,普通的主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当越来越多的品牌进入直播带货的行业轨道中,电商直播已经进入了野蛮生长的阶段,像李佳琦和薇娅这样的头部带货主播无法保证“量产”,即使他们已成立了专业的MCN机构,但是也难以创造另一个“李佳琦”。

而对于那些活跃在直播间的小角落,很难被他人发现的小主播们的生存状况也每况愈下。曾有记者采访一家翡翠饰品卖家的直播间发现,小主播们的直播间本来白天还有一千多个观众,但是到了深夜却只有十几个人观看。

“薪资低、没人看、直播时间长”成为了小主播们的现状。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夜深人静的直播间内没观众回应,也卖不出去几单的时候才是他们感到崩溃的地方。

因此,头部主播垄断市场,中底部主播难以突破现状也成为了当前直播带货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如何“破局

虽然直播带货依然风生水起,但是对于头部主播李佳琦和薇娅来说,他们也逐渐意识到自身的流量也必将有消散的一天。

近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乘风破浪的网红经济”分论坛中,面对流量问题,他表示自己并不害怕流量消失,他明白“李佳琦”有一天会消失,直播有一天也会消失。而当自身流量还在,直播带货行业还未消散的当下,电商直播带货该如何走下去,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1.明星带货之路

对于明星们来讲,直播带货可能只是通告中的一环和兼职的手段,而对于那些想要挣钱并且热衷于站在闪光灯面前的那些小明星们,这就成为了一种手段,正如郝蕾在《十三邀》节目中所说的那样,她十分感谢直播这个行业,让一些人不需要一定做演员来挣钱。

同时,明星直播带货也面临另一个问题:带货能力不足。目前一些MCN机构表示不愿意聘用明星宣传,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明星的名气并不等于转化率,尤其是高昂的坑位费,更是让人望而止步。

但是,在淘汰了一波之后,留下来的一部分明星和MCN机构反而形成了更加稳定的关系。如林依伦正是签约了薇娅旗下的公司,从一九年直播到现在,已经在淘宝内累积了超四百万的粉丝,而单次直播的观看量也有三百多万。

因此从林依伦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明星们若想在该行业长久发展下去,必须放下身段,磨练直播功力,再通过和MCN机构的合作,便可突破壁垒。

2.MCN机构

以李佳琦和薇娅为核心的头部主播本是凭借着超高的流量为底气向各大品牌方索要最低商品价格来卖货。

但是伴随着品牌的自直播和更多垂直主播的翻身,品牌可以寻求更多的方式带货,因此对于这些头部主播来讲仿佛已经摸到了天花板。那么如何批量生产博主,并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是今后必须突破的道路。

以薇娅为例,在面临带货竞争如此大的市场后,她和她的团队开始扩展以品牌联名的形式来吸引粉丝买单。

其中包括了国家宝藏和马克华菲联名的定制卫衣、葫芦娃IP的卡尔顿面包和“丁真联动”产品等等。

而李佳琦的团队也开始开辟另一个道路:利用个人IP和宠物IP的“粉丝效应”。他自己本身也开始频繁出现在电影、网剧和各个平台上,获取曝光量。

不过,无论他们如何另辟蹊径,头部博主的红利似乎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被消磨。今后他们如何适应新环境,如何在这条跑道上“玩”出新花样,依旧需要时间的检验。

生成分享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