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龙江
引领数字生活| 共创澎湃未来
关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哈尔滨印发通知了!
发布时间:2022-01-12 浏览量:246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

哈政规〔2021〕18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经市委同意,现将《哈尔滨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31日

哈尔滨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2020〕7号)和《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黑发〔2021〕17号)要求,加快建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落实劳动教育总体要求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探索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磨练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突出地域优势,将“五色教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覆盖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探索建立具有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紧密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强调身心参与,养成劳动习惯,增进劳动情感,锻炼劳动能力,树立劳动精神,注重教育实效。

二、明确劳动教育主要内容

注重选择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手工劳动,适当引入含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现代劳动内容。精心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的内容,结合地域时令特点和区域产业特点选择力所能及的工农业生产劳动。

(一)小学

低年级:要注重培养良好劳动习惯,提高自理能力,感受劳动乐趣,尊重劳动成果;在他人指导下做好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适当参与班级劳动,培养集体荣誉感;能进行简单手工制作,照顾身边的动物、植物,关爱生命。

中高年级:要注重培养家务劳动和校园劳动习惯,积极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培养家庭责任感,参与种植、手工缝纫、校园保洁、冬季扫雪等劳动实践。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劳动光荣的情感。

(二)初中

要注重增加劳动知识和培养基本劳动技能,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参加农业、烹饪、布艺、陶艺等劳动实践及传统工艺体验,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学会制作基本面食,遵守安全劳动规则,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培养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获得初步职业体验。

(三)普通高中

要注重丰富职业体验,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生产劳动,统筹劳动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相关内容,熟练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具备应对和处置常见劳动安全事故的基本能力,养成安全规范、精益求精、创新创造的职业意识。增强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磨练坚强意志,提升社会责任感。

(四)职业院校

要注重职业技术技能训练,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开发与院校专业特点相符合的劳动教育教材,有效落实五育融合的总体要求。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依托实习实训、技能竞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投身工艺升级、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增强职业荣誉感,培育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

(五)普通高等学校

要将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组织开展勤工俭学、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社会实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升创新创造和就业创业能力,培育诚实守信、扎根基层、成才报国的远大志向和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三、系统化高质量实施劳动教育

树立“开门办劳动教育”理念,努力建设大中小学衔接有序、整体推进、协同育人的劳动教育新格局。明确劳动教育组织实施机构、确定专人统筹管理,整合资源,全程指导和督导考核,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丰富实践内容,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设立实验区、实验校,充分发挥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示范引领作用。

(一)规范劳动教育课程

强化五育融合,制定劳动教育任务清单、建立并完善劳动实践视频资源库。在相关学科融入劳动教育元素,鼓励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安排劳动教育专题。在大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专题教育每年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采取专门设课和学科专业渗透方式,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强化劳动观念、劳动法规、劳动技能等教育,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可自主安排,以安排集体劳动为主,劳动时间不少于20小时,高等学校也可安排劳动月。

(二)丰富校园劳动内涵

要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中小学校内劳动时间每周不少于1小时,在校园文化中强化劳动文化,学校要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介积极宣传劳动教育,要结合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劳动节、丰收节等开展劳动主题教育。开展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科学家等先进人物进校园活动。学生要独立承担扫除任务,开辟农业种植园、组织劳动文化讲堂、劳动技能和成果展示,评选劳动小能手、校园义工等,设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多渠道引入社会各类劳动教育资源。

(三)重视日常家庭劳动教育

要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和成才观,当好孩子劳动教育“第一任教师”,鼓励“手把手”教会孩子家务劳动,每年学会1—2项生活技能;注重言传身教,培育优良家风,培养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并参与家庭事务管理;与孩子一起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学校要明确学生家庭劳动时间每周不少于2小时,合理布置家庭劳动作业,要建立家务劳动清单并随时反馈成果,把学生家务劳动等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四)开展多样化社会实践

要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要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普通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要面向中小学生开放,指导学生开展职业技能的劳动体验。小学三年级以上每学年校外劳动不少于1次,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每学期课外校外劳动实践不少于1次。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红色基因传承、绿色生态文明、蓝色高新科技、金色现代农业、银色冰雪文化的“五色”教育社会实践大课堂。

(五)深化劳动教育评价

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评价内容要紧扣劳动教育课程要求,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劳动表现,从品质、观念、能力、习惯、劳动成果等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评价要覆盖各类型劳动教育活动。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

四、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支撑保障

(一)拓宽劳动实践场所

完善学校建设标准,按照劳动教育教学及实践需求配齐建好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等。努力做到“校校有劳动教育教室、县县有劳动实践基地”。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支持各区县(市)建立建设规模与所服务的学生数量相适应、功能配套的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的综合育人功能,建设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劳动实践、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和研学实践旅行的大本营,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摇篮。

(二)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建立劳动课特聘制度,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劳动教育实践指导教师,推动中小学校、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建立师资交流共享机制。建设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确保每个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教师,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配备劳动教育师资。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将劳动教育教师培训纳入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培训,组织专业基本功大赛,培育劳动教育骨干团队。要明确劳动教师管理要求,保障劳动教育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三)提升教学研究与指导能力

各级中小学教研机构要配备专职劳动教育教研员,强化对教研员的专职培训和指导,提升教研员教学研究与专业指导能力,确保工作正常开展,积极组织开展专题教研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通过协同创新、校际联动、区域推进等多种方式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创新教研方式,积极组织劳动教育项目案例研讨、微课设计、技能培训等,挖掘提炼教师的教学经验,分享教师的研究成果,提升教研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建立安全防控制度

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学校要健全劳动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措施。加强师生劳动安全教育,强化风险意识,提升防护能力。依据学生身心发育情况,适度安排劳动强度、时长,合理设计劳动任务及场所设施,科学评估排查劳动实践的安全风险和隐患。建立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安全岗位职责,切实保护学生身心安全,防患于未然。

五、努力构建劳动教育工作新格局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要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部门参与的统筹机制,建立区县(市)政府统筹规划配置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资源的机制。建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做好督促落实。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作为劳动教育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本校劳动教育的组织领导。

(二)加强督导检查

要把劳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纳入义务教育优质建设指标体系,纳入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体系。对政府和有关部门保障劳动教育情况及学校组织实施劳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同时作为衡量区域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对被督导部门和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强化反馈和指导。

(三)加强经费投入保障

要统筹自有财力,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支持。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设备、耗材补充机制。学校可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也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四)加强氛围营造

引导社会与家庭树立正确劳动观念,积极宣传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提供劳动教育服务的典型经验,推广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大力弘扬劳动光荣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请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下载文件。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解读


一、起草背景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和省相关文件要求,加快建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结合我市实际,起草制定《哈尔滨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主要依据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中发〔2020〕7号)和《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黑发〔2021〕17号)。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主要从落实劳动教育总体要求、明确劳动教育主要内容、系统化高质量实施劳动教育、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支撑保障、努力构建劳动教育工作新格局等5方面落笔。

明确劳动教育主要内容从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5方面进行编写;系统化高质量实施劳动教育从规范劳动教育课程、丰富校园劳动内涵、重视日常家庭劳动教育、开展多样化社会实践、深化劳动教育评价5方面进行编写;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支撑保障从拓宽劳动实践场所、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提升教学研究与指导能力、建立安全防控制度4方面编写;努力构建劳动教育工作新格局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督导检查、加强经费投入保障、加强氛围营造4方面进行编写。

生成分享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