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龙江
引领数字生活| 共创澎湃未来
你的隐私是否还在裸奔?
发布时间:2022-03-17 浏览量:534

14日,工信部公布了14款存在问题的APP,其中包括超能清理王、360手机卫士、语音翻译、安兔兔测评等。


此消息一出,再一次暴露了部分企业有收集个人信息及隐私安全等问题。而这次已经是国家第22批次的检查了,面对前21次的警示,仍有企业视而不见,导致用户权益得不到保障。


 01 此类行为为何屡教不改?

即使在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后,部分企业依旧屡教不改,在违法的边缘不断试探,然而对于这背后的原因,有专业人士进行了如下分析。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浙江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高艳东分析认为,监管部门过多,责任划分不明,导致出现“谁都可以管,谁都可以不管”的现象,多头治理导致管理效果差。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执行主任吴沈括则认为,APP信息超采、违规收集等问题频频发生的背后,是因为个人信息本身蕴含着巨大价值。“在当前的数据生态中,由于个人信息蕴含巨大价值,APP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者对于数据的获取有一种‘天然冲动’,即试图通过获取更多的数据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达到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安恒信息高级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刘博对此表示认同并指出,对于APP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参与者而言,违规收集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可能远远小于可以获得的商业利益,这使得其合规意愿并不强烈,乃至存在侥幸心理。


02 谁是泄露隐私的元凶?

违法成本低是主要原因。


违法成本低,使得违法者敢于挑战法律。除了要继续加强对App的定期检测、通报与限期整改外,还应进一步落实各平台的主体责任,特别是对于应用商店而言,应督促应用商店建立完善的App上架审核机制,并实时自查,发现问题App及时清理下架。


此外,职能部门也应完善对App违规行为的举报监管体系,保证用户维权通道的顺畅,进一步简化维权程序,降低维权成本。


03 你知道你的隐私正在被窃取吗?

《21世纪经济报道》曾针对App存在的此类问题发起系列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7.8%投票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隐私被App窃取了。

对于自己隐私被窃取的问题,有47%的受访者会主动监测APP的后台运行情况,以此避免自己的隐私泄露;有29%的受访者表示,认为太麻烦,不去进行监测;最后,还有24%的受访者不知道如何进行监测。

640 (2).jpg

近九成受访者表示,自己遭到过不同程度的隐私窃取,即使如此,还是有过半受访者,选择给APP全面授权,原因是APP强制要求,不授权便不能使用。


 04 如何尽量避免信息被违规采集以及监测方法?

在《21世纪财经报道》的调查中,有29%的受访者懒得去监测APP后台运行情况,还有24%的受访者根本不知道如何监测。对于这样的网友,有两种解决办法可以提供,一是在信息被违规采集前进行干预,二是在不清楚信息是否被违规采集时,进行监测。


一.如何尽量避免信息被违规采集:

1.不访问不正规的网站。通常不正规的网站会被大部分浏览器或杀毒软件所察觉到,并给予提示。

2.注册一些账号信息的时候能不填写手机号等重要信息,尽量不填写。因为部分小型互联网企业会想尽办法获取资金收入,弹窗广告大部分也都是小型互联网企业所发布的,当用户注册后,这些个人隐私信息自然也就会暴漏在一些小型互联网或其他企业中。

3.尽量少关注与下载一些没有必要的应用软件。很多不正规的app应用在表面上装扮得非常好与漂亮,实际却是在背后赤裸裸地收取用户信息,然后将这些个人信息进行转卖。


二.监测方法:

APP如果在扫描相册,会产生巨大的流量和耗电量,所以可以拍十几张照片放进相册,然后保持被测试的软件在前台,一段时间后可以检查软件使用的流量和CPU使用时间,从而判断软件是否在后台“偷窥”。

 

最后,对于隐私泄露的问题,相信有朝一日,我们都能拥有绝对的隐私,能够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有一片完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我们的隐私能够不再裸奔,迎来个人信息被完全保护的新时代。

生成分享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