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延寿县将“稳增收不减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采取重点措施,狠抓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以“五大举措”稳稳托起贫困人口持续增收“基本盘”。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延寿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预计达14710元,同比增长13%。
构建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近年来,延寿县以市场为导向,建成各类帮扶产业项目201个。其中,因地制宜选择了具有延寿特色优势的肉鸡产业、光伏产业、食用菌产业、粗粮加工等9个产业作为巩固成果推动振兴的主导帮扶产业,已形成一条“企业+基地+脱贫户(监测户)”的联农带农长效机制,带动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稳定增收。年初以来,全县主导帮扶产业收益2943万元,带动脱贫户及监测对象户均增收1300元。肉鸡产业拉动力凸显,截至目前,已形成集“饲料加工+种鸡养殖+种蛋孵化+肉鸡养殖+肉鸡屠宰+市场销售”为一体的肉鸡产业链条,成为延寿县规模最大、带动人数最多、帮扶效益最显著的帮扶产业之一。
探索“三小”增收新模式。近两年间,延寿县瞄准庭院和水稻育秧大棚,大力发展红辣椒、青刀豆、荷兰乳瓜、黏玉米、软枣猕猴桃等作物的“小种植”,采取集中种植、分散种植及订单种植等方式,探索形成以党支部为引领、龙头企业为骨干、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各类特色“小种植”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保障的一体化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截至目前,全县已有4113户开展庭院种植,种植面积达2442亩,带动脱贫户及监测对象人均增收1400余元。大力发展“小养殖”,探索企业、集体、群众三方受益新路径,即由企业提供包技术指导、包定价收购的“双包”服务,解决脱贫群众无资金、缺技术难题;养殖户通过集体经济合作社向企业“借兔还兔”“借鸡还鸡”,开展代理养殖,出栏后统一出售给村集体,并按照约定结清种苗和集体经济收益费用,实现企业、集体、群众三方受益。目前,全县已发展庭院养殖2167户,带动脱贫户及监测对象人均增收1200余元。探索发展“小作坊”,依托本地传统加工产业,采取集中教学、上门辅导的形式,让乡间“老手艺”焕发新生;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经营大户创办“村工厂”,让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里学艺,在院落工作,在村里致富。截至目前,全县创建煎饼厂、黏豆包厂、小酒坊等“小作坊”15家,带动脱贫户及监测对象人均增收1000余元。
推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为让脱贫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年初以来,延寿县多次开展各类招聘会及企业用工招聘大集活动,建立农民工带头人微信群、劳动保障协理员工作群、服务群众微信群,及时发布用工信息,为脱贫人口提供就业岗位,帮助符合条件的脱贫群众劳动力外出务工。年初以来,全县18家企业为农户提供了就业岗位。通过合理设置护林员、护路员、保洁员及疫情防控等公益岗位,安置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2899人,带动人均增收1000余元。
筑牢社会救助保障体系。落实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延寿县对农村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按照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符合条件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低收入人口,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年初以来,累计发放脱贫人口低保金1519万元、发放脱贫人口特困供养金389万元、残疾人生活及护理补贴313万元。对刚性支出较大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脱贫人口给予专项救助或实施其他必要救助685人次,累计发放救助资金45万元。
提升驻村帮扶工作成效。用实际行动为脱贫群众解难题、促增收。今年以来,延寿县推动各项帮扶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推动乡村帮扶产业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同时宣传自主创业典型,激发扶志、扶智内生动力,精准帮扶、真帮实帮。年初以来,延寿县56个驻村工作队、50个乡村振兴工作组深入脱贫户家中,解决“急难愁盼”实际困难1245件,为477户脱贫群众购买农作物种子1150斤、化肥40吨,带动户均增收800余元。
下一步,延寿县将按照“抓监测、兴产业、保就业、稳政策、抓帮扶、促增收”的思路,坚持多方面发力,拓宽脱贫人口增收渠道,促进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持续稳定增收。